踏上匡智之路
走过高山低谷,数十年来我们坚守「以孩子的需要为先」的使命,与智障孩子并肩走过这条成长路,也随着时间见证本会的多方面发展。
走过高山低谷,数十年来我们坚守「以孩子的需要为先」的使命,与智障孩子并肩走过这条成长路,也随着时间见证本会的多方面发展。
1960年代中, 借用教堂 (香港佑宁堂) 开办学习班,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教育。
本会首间特殊学校──晨岗学校于1965年开办,并在1968年获国际狮子总会中国港澳三○三区赞助兴建校舍,同时易名为狮子会晨岗学校。学校于1974年迁至现址,其后改名为匡智狮子会晨岗学校。
1973年,本会从基督教儿童福利基金会接管松岭村,并将村内建筑改成不同服务单位,为30多名不同智障程度学童提供服务。
1973年开办松岭学前儿童中心,是全港首间提供住宿的学前儿童中心。
于1970至1980年代开设多间特殊教育中心,其后于1979年被纳入教育体系成为特殊学校。
松岭村职业训练中心 (其后易名为匡智松岭综合职业训练中心) 于1976年开办,是香港第一间提供全年住宿服务的职业训练中心。图为时任港督麦理浩参观中心的训练情况。
1980年柴湾晨辉学校增设轻度智障班,成为首间轻、中度混合程度的智障儿童学校。相片摄于柴湾晨曦中心,其后易名为香港西区扶轮社匡智晨辉学校。
广福工场在1987年开办,是本会首间庇护工场,其后易名为匡智广福慧妍雅集工场。
本会首创专为轻度智障学童提供住宿服务的院舍,让儿童在恍如家庭环境中得到个别照顾及训练,其后获政府纳入资助范围,长期发展。首个家舍「小庐」于1989年在松岭村落成,所有儿童家舍其后统称为「匡智之家」。
于90年代起开办不同类型服务,包括庇护工场、展能中心及宿舍等,为不同程度的智障人士提供所需服务。图为卫奕信夫人参观广福工场,摄于1991年。
1990年,本会首创就业辅导服务,为轻度及中度智障学员寻找公开就业的机会,并提供职前训练、在职指导及跟进服务。
1997年,本会从沿用多年的「香港弱智人士服务协进会」易名为「匡智会」,有匡扶智障之意。
1999年起,本会开设多个社会企业,让学员于真实环境接受工作训练及实习。
2003年,本会将前身为粉岭医院的旧址改建成匡智粉岭综合复康中心,是首个以整合模式管理的综合服务中心。
为全面照顾年纪渐长的智障学员的不同需要,本会于2005年起开办「匡智乐龄服务」,让年长智障人士保持身心灵健康,颐养天年。
自2015年起动,为期3年的松岭村扩建计划完成,提供多项新服务,令更多服务使用者受惠。
2018年于中环大馆开设旗舰社企餐厅匡智小馆hc:Bistro,为智障学员提供工作训练及就业机会。
匡智会在2020年开办全港首间为轻、中及严重程度智障学生而设,并提供住宿服务的第十四间特殊学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