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创演艺梦

「你不能想象他们对自己想做的事有多坚持,简单如一个跌倒的动作,也练了无数次。」
2023年秋天,香港演艺学院上演着大型音乐剧《艺•游记》。两场公演反应热烈,座无虚席。落幕时台上台下都感触流泪,见证着这一年半追求梦想的奇妙旅程,终于划上完美的句号。
由「残疾人士艺术发展基金」资助的《艺•游记》,改编自中国文学名著《西游记》,由匡智会21个成人服务单位、92位学员丶27位家长及职员参与演出。参与的学员要先接受不同的培训,例如沙画、唱歌或手语舞等。临近演出时,更要加紧训练。
难能可贵的经验
饰演「九爪子」的廖依琳,对于首次踏上舞台表演非常雀跃,即使有时候因为频密的练习而感到疲倦,仍然无阻她的决心。「以前读书的时候,会有跳舞的机会,但毕业后就没有了,这个活动可以让我重新学习跳舞的艺术。」依琳很珍惜这次机会,即使于彩排期间,不慎在街上跌倒受伤,但仍忍痛地学习踢脚的动作,她坦言在过程中学习到坚持。
李保成的角色「大圣」,拥有七十二变法的技能,充满挑战性,「最困难是对打的一场戏,要听着自
己的配音而做出相应的动作,又要配合声效。」为了让保成掌握当中的内容,同工把握时间在宿舍跟保成练习,使他能顺利演出。从事包装工作的保成,对于能够穿上美丽的戏服、让家人欣赏自己的演出,感到非常高兴,并希望籍着角色鼓励他人:「我相信我们每人的心里都有一个「大圣」,能够克服自己内心的恶意,不惧困境,勇往直前。」
以人为本的创作
一般戏剧类演出,均以剧本先行,按剧情需要寻找合适的演员。《艺•游记》却反其道而行,按学员的外形、特质、语言能力安排角色、设计剧情,再根据学员的潜能加强训练,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创作。身兼导师、导演及编剧于一身的陈华亮(鬼Sir)认为,每位学员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、不同的技能,例如:跳舞、武术、魔术等,而故事就是最好的串连:「可以突显每一个独立的演出,观众又能在情节中感受到张力,更能升华原来的表演。」
鬼Sir直言希望《艺•游记》是能够感动人心的作品,所以戏剧的部份比较重。即使对一般从未接受戏剧训练的人,也是极大的挑战。学员不仅要听录音去辨别自己的对白,还要学习将情感表现出来,但学员都会回家跟着剧本朗读,在空闲时对着影片练习,「你不能想象他们对自己想做的事有多坚持,简单如一个跌倒的动作,也练了无数次。」由最初做不到或记不到一个动作,到最后成功演出,不少学员及其亲友均感谢鬼Sir,让大众都能看到自己在舞台上发光发亮。鬼Sir却由衷地感谢学员及同工的付出,才能让耗费巨大人力及心力制作的《艺•游记》得以顺利完成。